一、清末我国西药行业经营与领松泉先攮创业概况
19世纪80年代,上海这座对外贸易口岸,外国商人大量涌入。随着洋人居住的增多,而清一色由洋人开设的主要为洋人提供服务的西式医院、西式药房,也由此应运而生,并迅速发展起来。据近代医药工商史料介绍:从1843至1887年间,即巾西大药房创立前夕,在上海一地经营西药批发、零售的各国药商,就有20多户。这些药房,营业兴旺,获利丰厚,并逐渐引起国人经营西药的兴趣。但由于当时国人如想从事西药经营活动,必须具有外语、西药知识、调配药剂技能以及新的一套西药经营管理方式。因此,当时国人几乎无法染指。
1877年,20岁的顾松泉由于英文基础较好,英语笔译、口语俱佳,这使他很顺利地考入由英商创办的上海大英医院,并在该医院药房从事药品配方工作。由于顾松泉勤奋好学,刻苦钻研,一段时间后,他便迅速掌握了西药的调配技能、日常剂量和经营方式等有关知识。
由于西药见效较快,病情能迅速缓解,使得早期国人原先对西药所持的怀疑态度,逐渐有了较大转变,并了解到它的科学作用。但由于当时一般国人普遍缺乏相应的西药知识,经营西药商品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一直成为外商的一种特殊“”。这使已经具有相当西药知识的顾松泉决心要在中国人的土地上,自己经营西药商品,并以此为国人服务。
二、“中西”企业名称和商标名称的由来
在药房筹建期间,顾松泉先生对药房名称就很重视。当时与他合伙投资的同事,为药房取名为“中国大药房”。但是,顾先生感到使用“中国”两字不能完全表现出自己经营的商品,即西药的特点和性质。之后,同事们向顾松泉提议:将“中国”两字,改称“申西”。其意义为:因药房开设在上海,上海简称“申”。再加上一个“西”字,说明自己经营的是西药。有了地方名称,又有了商品的具体特性。但顾松泉认为“申两”名称两孛不够响亮,且地域范围有一定的局限性。如果以后生意做好了,药房发展壮大了,完全可以到全国各地去经营西药产品。经过思索,他决定在“申西”名称的基础上,扩大它的内涵,由“申城”上海扩大到整个中国。由此,确定了“中西”两字,即“中西大药房”,而英文招牌名称仍为“Great China Dispensary”。
当时,在企业名称确定并使用几年后,顾松泉又逐步扩大经营方式。即从原来单一的西药销售,增加部分药品和化妆品的生产。而使用什么产品商标名称,顾松泉先生也相当重视。由于自己的企业名称,已在社会上具有较高的知名度,他果断决定保持企业名称“中西”两字与商标的一致性,即产品商标名称也定为“中西”。当时的考虑是:第一,在企业产品宣传上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第二,使用企业和商标同样的名称,这样也便于最大限度地保护产品商标,不被其他同行所非法仿冒。
三、由销售洋牌西药转向生产“中西”牌西药
早年,顾松泉在开设中西大药房初期,由于中外顾客对中两大药房还不够了解,两药生意只能说是一般。顾先生当时为了避免药房亏本,主要开展以销售西药产品为主,包括兼营化妆品、文具、食品等销售。几年后,通过西药经营,顾松泉有了一定的资本。接着他便用所掌握的西药生产技术,开始自制西药,并开始使用“中西”药品商标。当时,顾松泉先生自制的“中西”牌西药产品有:“中西”牌癫痫药,“巾西”牌戒炯药片及“巾西”牌小儿咳嗽糖浆等60多种。期间,他还将有关西药产品,编辑成《环海皆春》一书,详究病源,载明治法。这是我国第一本有关西药产品的目录。另外顾先生还利用自己生产药品的机器设备,在夏季生产利润较高的“中西”牌鲜果汁等饮料,也获得很大的成功。另外,顾先生在日常经营中,不断开放自己研制的新西药产品,以满足市场的不同需求。
顾松泉先生经营的中西大药房,其经营方向也是在不断变化,即由早期纯西药产品销售,逐步转向销售与生产并举。最后再到以工业性的西药生产为主,以日常商业性的批发、零售为辅。据有关资料统计:1905至1908年问,顾松泉先生经营的中西大药房,每年的营业额都在20万元以上,而其中以他自制西药产品,占他所获利润的80%,而直接销售的进口洋牌两药,只占20%。
四、“中西”牌戒烟药商标名扬天下
当时,顾先生所生产的自己研制的西药产品中,以一种“中西”牌无双戒烟梅花参片的销售,最为畅销。此药占他所获利润的60%。因为清末时期在沿海大城市巾,人们吸食大烟(鸦片)较为普遍。当时上海租界内,炯馆林立。为了配合政府的禁烟活动,顾先生利用自己早年学习的药理知识,很快研制成功一种既戒烟,又兼补身体的“巾西”牌无双戒娴梅花参片。据说该药“达而不猛,导而兼补,天下戒炯诸药,无有出其右者”。
由于在经营“中西”牌无双戒烟梅花参片中获得的巨大利润。1906年,顾松泉先生决定将自己经营的中西大药房,改建成“中西大药房股份有限公司”。另外,由于巾西大药房与“中西”牌商标,在社会上的巨大影响,当时上海总商会在成立之初,便特别邀请顾松泉先生作为总商会西药行业分会的负责人。包括由顾松泉先生负责协调处理上海地区西药行业协会的各项日常事务性工作。这也是顾松泉先生在西药生产经营中最为辉煌的一个重要时期。
五、“中西”牌商标后续的艰难发展
1912年3月,北洋政府执政后,国内政治、经济各方面动荡不定,社会上假货泛滥。国内外大量劣质戒烟药不断上市,对“中西”牌无双戒烟梅花参片的日常销售冲击很大。加之19世纪20年代初顾松泉已年逾60,工作精力已大不如前。中西大药房内的其他技术人员也没有研制生产新产品上市。中西大药房的经营陷入困境。无奈之下,顾松泉决定将自己三十多年创立的名牌西药商标“巾西”牌、大药房店铺及店内资产等,悉数转让。
当时,顾松泉决定转让名牌“中西”牌商标的消息传开后,国内报纸纷纷刊登,很多药品经营者都想购下顾松泉的财产和“中西”牌产品商标。但顾松泉先生对所有转让“中西”商标专用权和全部资产,要求一次付清,这下又难倒了大多数想分次付款的接盘者。而能承担这笔巨大投资的,只有当时我国著名“药品大王”、中法大药房的大老板黄楚九。在顾松泉与黄楚九的多次商谈之后,药品货物作价3万元,而由于产品商标“中西”牌因是市场上的名牌,故以作2万元的高价,共以5万元。于1923年9月,一起转让给黄楚九。
黄楚九在盘下“中西”商标和财物后,并没有自己直接经营,而是请当时从事药品经营的周邦俊来负责店铺的日常管理。周某接任后投资开发了许多“中西”牌新产品,如“中两”牌“轻补丸”、“功德水”、“福寿片”、“新血球”等等。这样,中西大药房日常经营状况有了很大的好转。1931年1月29日,我国近代著名“药品大王”黄楚九病逝。中西大药房与“中西”商标。由周邦俊盘进。之后,周某又扩大中西大药房的经营范围,即创建了化妆品生产厂。这样,形成了“中西”牌药品、化妆品等,产、供、销一条龙的经营模式。中国驰名商标
1937年7月抗战爆发后,中西大药房因交通梗阻,产品原料、销售等各个环节,都受到巨大影响。各类“中西”牌产品生产出现了大量减产。1945年8月,抗战结束后,因周邦俊与当时在上海的日商有密切联系,被国民政府以汉奸罪逮捕。而中西大药房和“中西”牌商标也一起作为敌产,被国民政府接管。
上海百利来企业管理有限公司累计成功注册商标经验,24小时咨询电话:400-034-0008.
Copyright 2010-2019 上海百利来企业管理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沪ICP备13008731号-6